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一体化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1  来源:   浏览次数:0

摘要:以利益的紧密性弥补组织的松散性,是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困境的有效办法之一。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简称:机器人职教集团)以利益链为纽带,以岗位匹配性为原则,选择职教集团成员;构建“四共享、四服务”集团运行机制,开发了“三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整体化解决方案,建立“项目载体、大赛引领、培训支撑”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开展“三段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集团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带动了相关院校专业建设、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2020年,机器人职教集团入围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关键词: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办学机制;共建共享

一、实施背景

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对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器人专业,存在着技术新、复合型能力要求高等典型特征,职业院校在该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成立机器人职教集团,探索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推动学校与机器人产业链上不同类型企业产教深度融合。

目前职教集团主要有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和行业企业主导型等,其中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是职教集团的主体力量。然而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不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集团长效机制的建立。针对这些问题,机器人职教集团按照“岗位匹配性原则”组建职教集团,以“利益链为纽带”建设集团运行机制,根据集团各自优势“分类分层”建设教学资源,以利益的紧密性弥补组织的松散型,逐步形成了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职教集团,主持完成教育部教学标准、实训条件标准、资源库、案例库、人才需求调研等项目,进一步规范我国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数量(2021年756所)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做出了贡献。

二、主要做法

针对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以及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职教集团,探索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技术专业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内容贯通衔接”,集“标准库、资源库、人才培养实施体系”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遵循岗位匹配性原则,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宗旨,以资源集聚为目标,以“利益链”为纽带,建设职教集团,集聚优质办学资源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能够快速跟进,但是由于机器人技术产业是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硬件条件等方面都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快速集聚企业资源,“企”为“校”用。学校通过全面分析产业和专业建设现状,认为成立职教集团是突破战略新兴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1.遵循岗位匹配性原则,以资源集聚为目标,组建职教集团

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调研,发现高职学生主要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应用类三类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本体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编程维护三类岗位。为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学校组建了由这三类企业,以及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建设基础好的职业院校组成的职教集团。各类成员单位及在资源积聚方面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图1  职教集团组成

2.以“利益链”为纽带,构建 “四共享、四服务”运行机制

集团建设了“信息、资源、技术、人才”四种共享性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服务“企业、院校、政府、行业” 四方利益:集团服务企业,满足他们“信息沟通、产品推广、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四类需求;服务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机械行业,制定行业标准;集团服务政府,开展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报告。

“四共享,四服务”集团运行机制的建立,形成以利益的紧密性弥补组织的松散型,激发了各利益主体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和活力,先后吸引了安川电机、ABB、埃夫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加入集团,集聚了优质办学资源。

3.建立内外循环的“三化、三级”集团评价体系,形成集团运行闭环控制

集团建立内外循环的“三化、三级”集团评价体系,形成集团运行闭环控制。集团设计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三化”评价原则,实现主管部门、集团企业、集团学校“三级”评价。主管部门考核集团建设总体成效;集团成员单位对集团满意度进行评价;集团秘书处所在学校将集团运行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四共享,四服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二)发挥职教集团的产教融合优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贯通衔接”的“标准库、资源库、人才培养实施体系”,形成与产业充分对接的专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1.依托职教集团,开展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人才需求调研,明确高职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校以集团企业为主要对象,调研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84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典型企业和82家高职院校,系统地分析了该专业人才需求与产业匹配路线,总结出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服务面向是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和应用类三类企业,高职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三类岗位,从而为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出现结构性矛盾。

2.开发“内容贯通衔接”的,集“标准库、资源库、人才培养实施体系”三位一体的专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1)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系列标准,引导和规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学校以集团为平台,校企合作开展系列标准开发工作,制定出《教学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实验室建设标准》《技能鉴定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标准,规范高职院校该专业建设。这些标准先后成为了全国机械行业和教育部专业标准。

图片2.png

图2 工业机器人专业标准库、资源库和人才培养实施体系结构图

(2)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市场上工业机器人主流产品,满足集团内部不同类型成员需求

学校牵头与集团内21所高职院校、16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完成了“专业级、课程级和素材级”三级教学资源;企业学习模块、自主学习模块、职业培训模块、技能竞赛模块、机器人史模块等5个专项模块;10门在线开放课程;职教云、校园端和云课堂组成的智慧职教信息化平台。开发的教学资源覆盖了安川、ABB、库卡、发那科等市场上工业机器人主流品牌;课程内容对接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三类岗位,课程教学设计对接机器人工作站总体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生产过程。

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完成教育部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将76个本体制造类、集成类和应用类企业生产实际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内容涉及5种工业机器人品牌,覆盖7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8种典型应用项目,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3)发挥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拓展人才培养多样化渠道,推进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三段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新、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的特点,学校利用职教集团的企业资源和智慧职教平台,探索与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合作开展“三段衔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学生三年企业实践计划,从单项项目到综合项目,从仿真项目到真实项目,实现集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层层推进、持续跟进,逐级递进。

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在集团内部企业开展认识实践和分类定制个性化的三年企业实践计划。学生全面了解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岗位工作任务,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实践三年计划。

专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在校企共建的“机器人学院”内开展单项项目和仿真项目训练。借鉴德国工业4.0数字孪生技术,在“机器人学院”内开发了工业机器人虚拟工作站和实体工作站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学生在机器人虚拟工作站中学习工业机器人集成的基本方法,完成单项项目仿真训练,然后在工业机器人实体工作站中进行验证和操作,有效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设备投入大,实训难以组织实施等问题。

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在职教集团企业成员单位中开展综合项目和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在集团内部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和应用类企业真实的岗位上交叉轮换实习,培养学生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综合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将在“机器人学院”开展的仿真项目融入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综合项目训练。

(三)以集团为平台,建立“项目载体、大赛引领、培训支撑”师资队伍培训体系,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快速发展

图片3.png

图3  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养专业带头人

集团成立以来,学校组织集团成员学校教师先后参加教育部和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教育部课题教学案例库、人才需求报告等项目,培养了224名专业带头人。

2.以技能大赛引领,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学校以集团为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系统集成、教学设计等大赛,培养了1263名专业骨干教师。

3.以技术培训为支撑,培养专业一线教师

集团依托校企共建的“机器人学院”,校企合作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企业生产实际案例转化等培训,培养了2830名一线教师。

近年来,集团为高职院校培养了4317名教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师资队伍梯队,为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成果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培养了2600多名机器人专业毕业生, 77.4%就职于机器人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学生获国赛一等奖7项;培养出 “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优秀学生。

资源集聚共享:安川电机、ABB、埃夫特机器人龙头企业先后加入职教集团,积聚了优质办学资源。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集团内学校和企业共建了“企业学院”18个,订单班48个,集团学校58%和32%学生在集团成员企业内顶岗实习和就业;92%的集团企业通过集团发布人才需求信息,86%集团企业通过集团推广新技术产品,集团为企业培训员工1800多名。

专业建设成效:工业机器人专业成为“双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牵头专业、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课程与教材: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十三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

师资团队: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团队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工人先锋号。集团成员单位有9家单位入选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职教集团建设:职教集团入围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四、创新经验

以利益的紧密性弥补组织的松散性,是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困境的有效办法之一。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以利益链为纽带,以岗位匹配性为原则,选择职教集团成员;构建“四共享、四服务”集团运行机制,建立内外循环的“三化、三级”集团评价体系,保障集团有效运行。

顶层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路径,探索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技术专业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型职教集团为平台,“内容贯通衔接”,集“标准库、资源库、人才培养实施体系”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方案设计紧扣专业定位,“标准库”对接人才培养定位,“资源库”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实施体系”体现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建立了“项目载体、大赛引领、培训支撑”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五、推广启示

本案例介绍的职教集团建设模式,为相关类型职教集团建设提供了参考,集团开发的标准、案例、资源、人才培养、专业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中推广应用。

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推广:国内10多家职教集团参照机器人职教集团建设模式开展建设。

标准建设与推广:依托集团建设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证书标准》指导国内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

资源方案推广:160多家学校直接采用依托集团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建设方案,全国100900多名专业学生注册使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被各学校广泛使用。


新闻来源: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 发布日期:2023-3-21。

资料转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2023-03-21。

(责任编辑:zh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