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27 来源: 浏览次数:0次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研讨会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中国教育报刊社协办,中共闽江学院委员会、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研究基地承办。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彦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常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福建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闽江职业大学建设亲历者代表等参加研讨。
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福建丰厚的理论资源和探索实践,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授牌活动暨“2023年研习社第一课”。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战略意义
(一)把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教育“事关民生大计,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聂清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教育的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长远的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全球广度,是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回答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二)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晓慧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作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联系和内在逻辑,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思维,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为丰富世界教育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丰富世界教育发展路径提供了中国方案。黄先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立足自身历史、文化、国情走出一条独特的教育创新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为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福建社科院副研究员谭敏认为,习近平教育精准扶贫方略及其实践创造了教育公平发展道路的新模式,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内生动力,为教育反贫困这一全球重大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本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一)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置于教育“九个坚持”之首,确立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展现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政治自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孙秀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康晓强认为,教育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标尺,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和依靠人民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准则。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始终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将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聚焦关键环节、筑牢强师之基,推动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陈志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问题,做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完善育人工作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实践道路。华侨大学教授张赛群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将发展乡村教育与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谋划,抓住了人才教育这个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实践基点,是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念思想的生动体现。
三、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教育理念和重大实践
(一)前瞻作出“把教育摆在先行官位置”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以深邃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谋划教育发展,把教育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王立胜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将教育视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刻阐明了事关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出科学的系统思维和前瞻性的战略视野。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专注于改革创新,致力于适度超前发展,提出一系列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举措,为福建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引、实践推进依据。
(二)科学确立“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着眼于教育发展和办学治校客观规律,注重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原闽江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孙芳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一办学理念是指引学校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的核心灵魂,成功引领学校走出了一条应用型办学的发展之路。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闽江职业大学改革发展把方向、谋规划、作决策、解难题、办实事,推进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改革,探索实行开放多元、产教融合的办学新模式,这些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符合地方大学办学实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具有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三)始终怀揣“行合趋同 千里相从”的教育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发展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郑传芳认为,党的教育事业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办好教育为人民,提出“为官一任,兴教一方”,使教育成为全民性教育,保证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集美大学副教授戴美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信守“任职就要做事”的承诺,对集美大学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将“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省”战略有机融入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中,对集美大学的跨越式改革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奋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认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王炳林认为,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党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才能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二)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认为,要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四个面向”,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培养大先生,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康晓强提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群体间教育差距。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振天提出,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国式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增强高校党委总览全局能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高大学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张东刚提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从“两个大计”高度认识教育的战略定位,将“六个坚持”贯穿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部实践中,走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徐进功提出,大学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优势,以高质量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力量,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扎根中国大地,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的一流大学。
(四)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复旦大学教授郑长忠提出,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不断推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创新发展,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李建平提出,大学教育要突出需求导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深化产教融合,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3-27。
资料转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2023-03-27。
(责任编辑:zh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