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教联合体需要把握的五个“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3-09-15 来源: 浏览次数:0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旨在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其中,“产教联合体”是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组织以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为纽带,通过实体化运作,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促进形成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放眼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当经济发展走向工业经济成熟并迈向知识经济的过渡阶段,当科技发展需要更多专门性人才,且个体学习具有终身性特点时,促使优质资源集成共享便成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打造产教联合体需要切实把握五个“关键点”,即育人是初心、项目是抓手、平台是支撑、利益是纽带、资源是基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目标,建立系统持续的政策支持,寻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一、以育人为初心,明确价值追求
产教联合体旨在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联合体内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搭建信息、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各方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实现人才共育的目标。具体表现为:学校方通过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组织教学衔接工作,在联合体内选拔后备生源;从企业方获得经费、设备、师资、实训场地等支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根据行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最大程度实现“供需匹配”。企业利用学校师资、技术等优势,与学校方通过技术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政府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使得财政投入发挥最大效益,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及区域内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科研机构面向“卡脖子”技术、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和关键创新任务高标准配置优秀人才,形成产学研融合、上中下游贯通、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技术攻关体系,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因此,调动联合体内各方面育人资源,推动育人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形成育人合力,凝聚价值追求。
二、以项目为抓手,加强统筹推进
首先,坚持政府统筹部署。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充分把握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国家层面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策略,有组织分步骤地部署推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统筹规划各区域产教联合体的规模、类型与格局。
其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步有序推进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效:在积极发展阶段,重点以专业为纽带,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共享并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不改变存量资源隶属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增量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资源互补和利益共享;在大力发展阶段,各主体实现多角度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从人才培养合作逐步拓展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移等深层次合作;在稳步发展阶段,争取实现办学体制与机制上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若干较为完善的产教联合体,从紧密型合作向实质性联合过渡,进而为向实体过渡奠定基础。
再次,提供长效、配套和连续的政策保障。追溯过往成功的完整项目,政府既有推动性法案、支持性拨款政策,也有保障性的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金鼓励政策。因此,为使产教联合体得以全方位推进,不仅要有项目启动初期的推动性和支持性政策,还要有确保项目顺畅运作、鼓励参与实体积极投入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相关配套政策加以保障。
三、以平台为支撑,完善组织管理
首先,建立合理的产教联合体组织结构。成立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使得组织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联合转变。理事会履行联合体的最高权力和集体决策,负责联合体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完善在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制定政策、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提供咨询等方式,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协调产教联合体的各方利益,统筹协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再次,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投入,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新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的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四、以利益为纽带,激发合作活力
首先,建立产教联合体的协调机制。明确各主体责权利,协调多元主体力量。其中,政府发挥产教联合体办学的主体作用,统筹资源配置,协调多方利益,为产教联合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行业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专业人才分类标准、岗位资格标准,提供动态的行业岗位需求信息,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科研机构旨在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用工、培训、产品研发等项目,促进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的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使学校、企业成为共同的育人主体。
其次,建立产教联合体的激励机制。按不同途径和方式,针对产权界定、利益交换和成果占有等问题制定规则,寻求产教联合体内资源最佳配置方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以及运作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创新机制,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再次,建立产教联合体的保障机制。完善制度环境,及时总结各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典型经验,以及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做好有关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对优秀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五、以资源为基础,强化组织保障
首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优化人力、物力、信息、政策等资源的配置,促进资源利用的公平、合理、共享、高效。构建产教联合体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通、职业教育与培训相沟通,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融合的“大职业教育”体系。政府支持产教联合体内职普有序融通,通过职业教育高考,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给予产教联合体一定的专业设置权、课程开发权;鼓励校企双方在人才、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方面的互通;支持在联合体内建立等级递增的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支持联合体内成员单位共享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
其次,增加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出台支持产教联合体的专项财政支持政策,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动产教联合体运行。借助评估,对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产教联合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建立政府基金,以项目为载体,对产教联合体提供经费支持。
再次,加大优惠补偿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实践中心;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政府投入的保持公益属性,建在企业的按规定享受教育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 宗诚)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网站首页 >> 职教要闻 >> 国内动态 发布日期:2023-07-05 。